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

新闻资讯 老翟笔记小编 2024-04-26 10:35:29 35 0

老翟笔记今日分享: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

美育中考真的来了!

前段时间,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家长反映,自家上初中的孩子,被学校要求每天打卡,上传唱歌、跳舞视频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1张

还有初三学生吐槽,除了常规课业,还要背艺术知识," 这幅画的作者是谁,那首歌是谁唱的,都快搞成艺术生了。"

这些,都是缘于这两年逐步落地的 " 美育进中考 " 政策。

2020 年 10 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"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,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"

截至去年 6 月,江苏、湖南、云南、河南、辽宁等 8 个省份已全面推行;还有 5 个省份在市、县、区试点探索,考试分数从 10 分到 40 分不等。

对此,家长们却有不同看法。有不少家长担心加重孩子负担,消磨孩子的艺术兴趣,对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也不公平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2张

美育中考,到底该不该考?该怎么考?

艺术也搞 " 死记硬背 "?

绵阳,是全国较早实施 " 美育进中考 " 的城市。

早在 2020 年,音乐、美术就被纳入该市中考科目,分别计 10 分,占中考总分的 2.2%,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。当年 3 月,共有 4 万余名考生参加艺术中考,在电脑上看视频、文字,听音频答题。

不过,尽管考试形式、科目变了,但考试的内容,大多还是需要 " 死记硬背 " 的艺术知识。类似于: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3张

聪明的读者来试试

不只绵阳,从各地已经公布的艺术考试政策里也能看到,艺术基础知识占比很大。

比如,2023 年底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,音乐、美术在中考中各占 20 分,其中日常分 5 分,初三的终结性考试 15 分。终结性考试中,基本理论占 10 分,占比 66.6%。

" 这样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力,无法反映其艺术素养,反而增加了考试负担,让美育中考趋向应试、功利。"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刘畅等 3 位研究人员,调查了全国 30 个省份的美育中考现状后,这样评价道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4张

他们还发现,尽管个别地区提出,除了基础知识,还要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考查的仍是量化指标。比如唱歌,看的还是音准、节奏、速度、歌词,而情感、个性、态度却被忽视了。

2021 年,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前理事长、音乐教育家吴斌在某省调研时看到,在音乐课教室里,没有想象中的音乐声,反而每个学生都捧着一本厚厚的复习资料,背着音乐史、乐理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5张

不只学生,面对新的考试要求,老师也茫然。

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郭声健,一直从事美育政策研究,长期参与并起草国家美育和艺术教育法规文件。

据他介绍,在实施美育中考的地区,有不少老师跟他抱怨:考题设置不合理;平时上课少,考前搞突击;艺术学科所占分值不合理等等。

更让老师们忧虑的是,以前上艺术课,学生和老师都很享受。现在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,乐不起来了。

" 学生和艺术本应是你情我愿,双向奔赴,如果仅为打卡、考试而上课,让艺术课索然无味,也让学生失去兴趣,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,也不是艺术教育的目标。"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6张

郭声健教授认为,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,让学生为了分数去唱去跳,既是对艺术的扭曲,也是对学生的 " 暴力 "。

" 其实真正的审美,是不以学习知识、分辨真假为目的的。"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张璐也坦言,判断是否进入审美状态、怎么提升审美能力,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过程。

既然如此,美育还有必要进中考吗?

" 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 "

" 美育这种东西,一旦和考试挂钩,就成了一个笑话。"

作家、知名自媒体博主 " 格十三 " 专注育儿观察。前段时间,她所写的批评美育中考的文章,曾引起热烈讨论。在她眼中,对美的感受和思考,是曼妙而无形的;鉴赏美的能力和兴趣,更需要潜移默化的修炼。

她认为,与其让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," 鬼哭狼嚎 " 地进行声乐训练,不如少点考试负担,让他们走出去,去大自然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。在松弛的状态里,学会真正地表达、赞美与思辨。" 松弛感就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美育教育。"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7张

" 在生活中感受美,当然是好的,但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,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个条件。" 郭声健、郭必恒、张璐等学者均表示,艺术的熏陶、审美素养的提高,光靠自发感受远远不够,必须通过系统的学校美育才能实现。

学校美育的观念由来已久。五四时期,蔡元培先生提出 " 五育并举 " 的教育方针,其中就有 " 美感教育 "。新中国成立后,教育方针也一直强调 " 德智体美劳 " 全面发展,但一直存在 " 重智育、轻德育、弱体美 " 的现象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学校美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: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" 改进美育教学,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";2015 年,国办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;2018 年,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,强调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,同年 9 月就美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......

在北京、上海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,落实学校美育并不难;但在全国,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,美育还未全面普及:艺术不被重视,仍是 " 副科 ";师资不够,常由其他老师兼任;课程单一、数量少;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等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8张

因此," 美育进中考 " 的政策意图也很明晰——就是要用分数指挥棒倒逼全国学校、家长、学生重视美育,落实美育政策。

" 某种意义上,是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。" 郭声健解释,现阶段美育中考的目的,是督促各地学校把课开够、老师配够、活动办够,让美育面向每一个学生,而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少数人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9张

" 我们承认艺术有特殊之处——强调个人体验、感性理解,强调浸润性、深入性,但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,美育中考是一个新的尝试。" 张璐副教授坦言。

怎么考?考什么?

" 都说‘美育是让孩子热爱生活、释放自然天性、激发创造力’,我很想知道,这怎么落实在考试里?" 育儿博主 " 格十三 " 问出了很多家长的疑虑。

" 艺术知识当然重要。一个人不识谱,也能欣赏音乐。但如果有基本的知识技能,肯定会更好。" 张璐副教授表示,美育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,不能一味强调纯感性。

当然,除了合理比重的艺术基础知识,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、国民艺术素养研究中心主任郭必恒教授提出,技能和赏析也必不可少。

技能不是简单让学生唱歌、画画,而是要学会评判,比如画作的构图技巧、歌曲的情感格调等等;而赏析,则是要学会表达,试着评论文艺作品。" 就像中考、高考语文作文一样,有主观性,也有评分标准。"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10张

此外,郭声健、张璐还强调,美育不适用传统的纸笔考试,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,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" 美不是悬浮的,美在生活的点滴之中。"

当然,最需要考虑的,是公平。不少人担心,经济落后、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会吃亏。对此,郭声健教授认为," 美育进中考 " 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逐步探索。

" 比如,试着进一步因地制宜,由县一级组织统考,缩小地区差异;暂时不纳入中考成绩,以合格 / 待合格等级作为参考,不影响升学;等课开够之后再逐步进中考等等。"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11张

2023 年 3 月 22 日,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,小学生在田野里上兴趣音乐课

对于个别家长为了提分,给孩子报艺术补习班的现象,教育部也再三强调," 中考只考课上、书本上教的,报补习班作用不大。"

" 凡事先易后难、先简后繁,美育中考刚起步,问题肯定不会少。我们先从音乐、美术开始,再到书法、戏剧、舞蹈等等,长期探索,慢慢积累经验。"

但一个共识是:考试不是目的,落实美育,帮助孩子们怡情养性,过一个丰盈自在的人生,才是最重要的。

毕竟,艺术不可能比人的生命本身更动人。

央视网评 :美育中考真来了,没“艺术细胞”的孩子咋办  央视 网评 美育 中考 第12张

参考文献:

[ 1 ] 刘畅 , 尹爱青 , 李广 . 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(上) [ J ] . 中国音乐教育 ,2023, ( 06 ) :5-10.

[ 2 ] 刘畅 , 尹爱青 , 李广 . 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(下) [ J ] . 中国音乐教育 ,2023, ( 07 ) :5-10.

[ 3 ] 聂鑫 . 乡村小学 " 美育启蒙 " 现状观察与发展建议 [ J ] . 基础教育论坛 ,2024, ( 02 ) :104-106.

[ 4 ] 张璐 , 赵欣欣 , 宋芳菲 .2021 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——小学篇 [ J ] . 艺术教育 ,2022, ( 10 ) :33-36.

本文结束,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,希望以上内容能给你带来帮助。本文章来自央视网评,由老翟笔记小编团队整理发布。

  • 随机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热评文章
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