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省事业编制精简46.9%,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.5%

新闻资讯 老翟笔记小编 2024-04-12 23:35:22 19 0

老翟笔记今日分享:一省事业编制精简46.9%,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.5%

河南省发改委体改处近期撰文介绍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成效:省直层面,除学校、医院外,事业单位精简 60.7%,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 " 空壳单位 "137 个,事业编制精简 46.9%,厅级领导职数精简 9.3%、处级领导职数精简 25.5%

河南省发改委 4 月 10 日发布 2023 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之一称,从实际情况看,事业单位定位不准、职责不清、结构不优、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。有些机构存在职能弱化、业务萎缩,主责主业偏离了公益属性,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问题;有些机构存在职能交叉、分散重复设置、" 小散弱 " 比例高等问题;有人没事干、有事没人干现象并存。

针对这些问题,省委对标中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,对全省事业单位进行主动性、全域性、系统性的重塑性改革。

(一)实现整体重构重塑

一是优化职能体系,理顺政事企关系。按照 " 一局一院(中心)一集团 " 架构,重塑了地质勘查、检验检测、机关后勤服务等行业领域事业单位体系,较好解决了政企不分、事企不分、效率不高以及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。

二是优化体制机制,增强动力活力。将行业部门所属 30 个高校、2 个医院分别划转教育、卫生健康部门管理,推动从 " 办事业 " 向 " 管行业 " 转变。整合设置省直科研类事业单位,重建重振省科学院,做强做大省农科院。推动报刊传媒转制、社会组织脱钩,整合设置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,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。

三是省直 " 条块结合 ",省市县相互衔接。行业领域涉及的事业单位,优先纳入相应专项改革,按照 " 编随事走、人随编走 " 的原则进行划转;不具备划转条件的,剥离相关职能后纳入所在部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,进行精简和重塑,原则上不再保留

(二)精简机构编制规模

省直层面,除学校医院外,按照 "531" 比例进行精简(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 50% 精简,事业编制按不低于 30% 精简,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 10%),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的事业单位," 空壳单位 "" 僵尸单位 " 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

市县层面,参照省直做法,按照 "421" 比例进行精简。同时,对省辖市本级事业机构实行精简比例、机构限额 " 双控 "(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 25%,且保留的事业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),对处级事业机构按照 " 总量减、市市减、差距减 " 的思路分档确定精简限额和设置数量,避免出现 " 一刀切 "" 鞭打快牛 " 等问题

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,由市、县本级统筹使用,鼓励 " 减上补下、减县补乡 "

(三)推动改革行稳致远

一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。坚持一次核定编制、逐步精简到位的原则,对超出核定编制数额的在编人员,核定同性质、同待遇的编制作为临时过渡,根据减员情况按照 " 退 3 收 2 进 1" 的办法逐步收回;对经费自理事业编制予以锁定,退一收一。

二是创新人事制度管理。细化人事管理、收入分配、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,对因事业单位改革造成的超职数领导人员和超岗人员实行台账管理,给予 3-5 年过渡期,逐步消化解决

该文还介绍,改革后,事业单位公益类别、主要职能及经费供给形式更加明晰。市县改革中,通过对养老、失业等 5 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优化整合,推动实现 " 一窗通办 ",全省市、县两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数由 602 家减少为 177 家,业务办理更加统一规范,群众办事更加方便。

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显著提升。省直层面,除学校、医院外,事业单位精简 60.7%,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 " 空壳单位 "137 个,事业编制精简 46.9%,厅级领导职数精简 9.3%、处级领导职数精简 25.5%。市县层面,市、县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机构精简 44.3%,事业编制精简 23%,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 13.7%。全省事业单位 " 小散弱 " 问题基本解决,机构编制区域间、部门间分布更趋均衡。

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、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,如: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(市、区)5638 名,为省科学院、嵩山实验室、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 3300 余名,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、医疗卫生、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。

来源|观八闽综合

本文结束,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,希望以上内容能给你带来帮助。本文章来自观八闽,由老翟笔记小编团队整理发布。

评论区